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9.0版修改说明

中国鸟类名录编辑 鸟类观察
2024-09-04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9.0版以IOC全球鸟类名录11.1版(2021年1月发布)和11.2版(2021年7月发布)为讨论基础,涉及了一年多来中国境内的新分布记录鸟种,因为分类变动而增加或移除的鸟种,及一批鸟种的学名、英文名、中文名、顺序变动,濒危等级变化。同时,增加了9.0版名录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8)的对比。修改详情如下:



 1 


新分布记录




1.1 接受小潜鸭 Lesser Scaup Aythya affinis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台湾岛有迷鸟记录。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17年1月27日

记录地点:台湾屏东垦丁龙銮潭

记录人:洪廷维


1.2 接受斑姬地鸠Zebra Dove Geopelia striata作为新分布鸟种,并从本名录附录二中移除该种。该鸟种在云南景洪持续有记录,居留类型暂不清晰。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1年1月17日

记录地点:云南景洪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记录人:赵江波


斑姬地鸠 赵江波摄于云南西双版纳


1.3 接受白腹针尾绿鸠Yellow-vented Green Pigeon Treron seimundi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云南大理有环志记录,居留类型暂不清晰。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0年10月10日

记录地点:云南大理南涧

记录人:张浩辉等


白腹针尾绿鸠 张浩辉供图
1.4 接受菲律宾斑扇尾鹟Philippine Pied Fantail Rhipidura nigritorquis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台湾岛有迷鸟记录。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0年5月29日

记录地点:台湾台南七股

记录人:Yang Yi-hsien


1.5 接受大斑星鸦Large-spotted Nutcracker Nucifraga multipunctata作为新分布鸟种,IOC名录参考Rasmussen and Anderton等的分类建议,基于形态上的明显差异,将主要分布于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星鸦multipunctata亚种提升为独立种。

在国内首记录无从考证,《中国鸟类志》曾引用《The Birds of China》(De Schauensee 1984)记载,认为其在国内分布于新疆西南部。张桂林等于1996年在《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3卷第1期)上发表的《西藏阿里地区鸟类的生态地理分布》一文中记述了其在日土和噶尔两县的分布。


1.6 接受中亚短趾百灵Turkestan Short-toed Lark Alaudala heinei作为新分布鸟种,Alström等(2021)通过分子、形态、鸣声等研究,建议将小短趾百灵Alaudala rufescensaharoniipseudobaeticapersicaheinei亚种作为独立种,这些亚种之前在国内均无分布。该鸟种在云南保山有记录,居留类型暂不清晰。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0年12月5日

记录地点: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记录人:郭康


中亚短趾百灵 郭康摄于云南保山

1.7 接受信使圆尾鹱Herald Petrel Pterodroma heraldica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香港有过一次记录。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记录时间:2001年3月17日记录地点:香港米埔记录人:Michael Turnbull


1.8 接受环嘴鸥Ring-billed Gull Larus delawarensis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香港有过一次记录。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记录时间:2021年3月20日记录地点:香港米埔记录人:Kevin Lok


1.9 接受黑腹蛇鹈Oriental Darter Anhinga melanogaster作为新分布鸟种。该鸟种在云南瑞丽有记录。《South China Birds》(Caldwell and Caldwell, 1931)曾记载有一号蛇鹈属鸟类的雌性标本采集于Lungtien(福建龙田)的淡水湖泊中,但标本被虫蛀,猜测为黑腹蛇鹈。本名录曾将此种列在附录四。

首次记录情况如下:
记录时间:2021年10月21日
记录地点:云南瑞丽
记录人:尹显伦


 2 


分类变动而新增的鸟种




2.1 基于对分子、形态、鸣声的研究,接受将海鸥Larus canusbrachyrhynchus亚种提升为独立种(NACC 2021-A-3; Chesser et al. 2021),中文名定为美洲海鸥,英文名为Short-billed Gull。国内首记录为1994年2月25-28日于香港米埔记录的一只第一冬个体。

2.2 基于遗传分化、形态、生境、分布区域等差异,接受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楔尾伯劳Lanius sphenocercusgiganteus亚种提升为独立种(Olsson et al. 2010; Panov et al. 2011; Fuchs et al. 2021),中文名定为青藏楔尾伯劳,英文名Giant Grey Shrike。

青藏楔尾伯劳 马存新摄于青海玉树


2.3 Leader等(2021)基于形态、声音等区别,及同域筑巢的行为,将白腹毛脚燕Delichon urbicumlagopodum亚种提升为独立种,英文名为Siberian House Martin,该种继续沿用原中文名白腹毛脚燕,国内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经华东,至华南越冬。同时将分类变化后,国内分布于新疆和西藏的Delichon urbicum中文名修改为西方毛脚燕,英文名为Common House Martin。

2.4 基于对分子、形态的研究,将斑椋鸟Gracupica contrafloweri亚种(国内分布于景洪、勐腊等云南南部地区)提升为独立种(Baveja et al. 2020),中文名定为暹罗斑椋鸟,英文名为Siamese Pied Myna。

2.5 基于对分子和鸣声的研究,将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owstoni亚种提升为独立种Ficedula owstoni(Dong et al. 2015; Saitoh et al. 2015)。中文名为琉球姬鹟,英文名Ryukyu Flycatcher。国内在广东、浙江、台湾等地有过境记录。

琉球姬鹟 廖之锴摄于广东广州

2.6 基于对形态和分子的研究,将橙腹叶鹎Chloropsis hardwickii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和越南北部的melliana亚种和分布于海南的lazulina亚种一起提升为独立种Chloropsis lazulina(Moltesen et al. 2012),英文名为Greyish-crowned Leafbird,该种继续沿用原中文名橙腹叶鹎。而将分类变化后,国内分布于西南地区的Chloropsis hardwickii中文名改为黄冠橙腹叶鹎,英文名继续沿用Orange-bellied Leafbird。


黄冠橙腹叶鹎 韦铭摄于云南文山
2.7 通过分子、形态、鸣声等研究,将分布于台湾的灰头灰雀的owstoni亚种提升为独立种(Dong et al. 2020),中文名定为台湾灰头灰雀,英文名Taiwan bullfinch。


 3 


分类变更而移除的物种




3.1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亚夜鹰Vaurie's Nightjar Caprimulgus centralasicus的正模标本,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后,认为该物种应被视为欧夜鹰亚种的同物异名甚至是杂交个体。本名录接受该分类观点,将中亚夜鹰从名录中移除(Schweizer et al. 2020; Kirwan and Schweizer 2020)。



 4 


因属的变更修订学名的物种




4.1 蓝胸鹑由Excalfactoria属移入重新恢复的Synoicus 属(Seabrook-Davison et al. 2009; Kimball et al. 2021)。


4.2 黑叉尾海燕、白腰叉尾海燕、褐翅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由Oceanodroma属移入Hydrobates属(Penhallurick and Wink 2004; Robertson et al. 2011; Wallace et al. 2017)。

4.3 海鸬鹚、红脸鸬鹚由Phalacrocorax属移入重新恢复的Urile属(Kennedy and Spencer 2014; Kennedy et al. 2019)。

4.4 领鸺鹠由Glaucidium属移入重新恢复的Taenioptynx属(Salter et al. 2019)。

4.5 附录一中的沼泽鹧鸪由Francolinus属移入重新恢复的Ortygornis属(Mandiwana-Neudani et al. 2019b; Kimball et al. 2021)。

4.6 附录一中的须草莺由Chaetornis属移入重新恢复的Schoenicola属(Alström et al. 2018)。

4.7 附录一中的细嘴鸫鹛和丛林鸫鹛由Turdoides属移入Argya属(Cibois et al. 2018)。

4.8 附录四中的爪哇禾雀由Lonchura属移入Padda属(Olsson and  Alström 2020; NACC 2021-C-6; Chesser et al. 2021)。


 5 


目的变更




5.1 将黑顶蟆口鸱由夜鹰目移入到新分出的蟆口鸱目Podargiformes(Chen et al. 2019)。



 6 


科内顺序变更




6.1 雉科内顺序变更(Kimball et al. 2021)。


6.2 鸬鹚科内顺序变更(Kennedy and Spencer 2014; Kennedy et al. 2019)。

6.3 鸱鸮科内顺序变更(Salter et al. 2019)。

6.4 莺雀科内顺序变更(Slager et al. 2014; Mejías et al. 2020)。

6.5 燕科内顺序变更(Sheldon et al. 2005; de Silva et al. 2018)。

6.6 鸫科内顺序变更(Fjeldså et al. 2020)。

6.7 雀科内顺序变更(Päckert et al. 2021; Fjeldså et al. 2020)。


 7 


其他原因造成的学名变更/修订




7.1 分布于台湾的niveiceps长期被作为岛鸫Turdus poliocephalus的亚种对待,但研究人员基于其雌雄异色而提升为独立种,学名改为Turdus niveiceps,中文名改为白头鸫(Nylander et al. 2008; Fjeldså et al. 2020)。


白头鸫 韦铭摄于台湾

7.2 Eaton等(2016)和 Moltesen等(2012)基于对形态和分子的研究,将狭布于爪哇的蓝翅叶鹎Chloropsis cochinchinensis的指名亚种与其他各亚种(包括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kinneari)分成两个不同种,其中新分出而分布于国内的新种保留中文名蓝翅叶鹎,学名改为Chloropsis moluccensis


7.3 Gwee等(2020)基于系统发育和声学的研究,将灰岩鹪鹛Gypsophila crispifrons拆分成三个不同独立种,其中分布于国内的保留中文名灰岩鹪鹛,学名改为Gypsophila annamensis,英文名改为Annam Limestone Babbler。

7.4 喜山鵟的学名由Buteo burmanicus改为Buteo refectus(Dickinson and Remsen 2013)。

7.5 蓝胸秧鸡学名由Lewinia striatia修订为Lewinia striata

7.6 淡脚树莺学名中多余的空格删除。

7.7 长嘴鹩鹛学名由Napothera malacoptilus修订为Napothera malacoptila


 8 


英文名变动的鸟种




8.1 红顶绿鸠英文名由Whistling Green Pigeon改为Taiwan Green Pigeon。


8.2 绿喉蜂虎英文名由Green Bee-eater改为Asian Green Bee-eater。

8.3 山鹪莺英文名由Swinhoe's Prinia改为Striped Prinia。

8.4 斑椋鸟英文名由Asian Pied Starling改为Indian Pied Myna。 

8.5 蓝喉太阳鸟英文名由Mrs Gould's Sunbird修订为Mrs. Gould's Sunbird。


 9 


中文名变动的鸟种




9.1 怀氏虎鸫中文名修订为怀氏虎斑地鸫。

9.2 普通楼燕中文名修订为普通雨燕。


10


濒危等级和国家保护等级调整




10.1 美洲绿翅鸭由NR修改为LC。

10.2 白颈鹳由VU降为NT。

10.3 黑颈鹤由VU降为NT。

10.4 栗鳽由EN降为VU。

10.5 黄嘴河燕鸥由NT上升为VU。

10.6 绿皇鸠由LC上升为NT。


10.7 丹顶鹤由EN降为VU。


10.8 鹰雕由LC上升为NT。


10.9 西红脚隼由NT上升为VU。


10.10 瑙蒙短尾鹛由VU降为NT。


10.11 大草莺由VU降为NT。


10.12 草地鹨由NT降为LC。


10.13 依据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相应鸟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更新,并在备注中对两个名录不一致的鸟种进行了说明;同时增加附录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版)。




11


附录变动




11.1 将斑姬地鸠从附录二中移除。


11.2 将黑腹蛇鹈从附录四中移除。


11.3 将短尾鹩鹛由附录四移至附录一。




补充说明




  1. 中国鸟类名录中一直接受灰斑鸠xanthocycla亚种在国内的分布,并认为其在华中、华南、西南都有分布。但是该亚种实际应仅分布于缅甸中部干旱平原,且该亚种已被IOC名录接受为独立种Burmese Collared Dove。本名录暂不接受该种在国内的分布。
  2. 黑腰滨鹬Calidris bairdii和姬滨鹬Calidris minutilla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被作为可能在国内有分布的鸟种列入,但是自该书出版20余年来,迄今仍无正式记录,故从正式名录里移除,补充进附录四“《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列出但未在中国境内有确切野外分布证据的鸟类名录”。
  3.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将黑冠薮鹛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名录根据其在国内分布情况,暂依旧列在附录一中。
  4.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将海南画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名录暂依旧仍将其作为画眉的亚种处理。
  5. IOC名录11.2版基于对形态和鸣声的研究,将棕腹蓝仙鹟Niltava vivida分布于台湾的指名亚种和分布于喜马拉雅东部至中国西南地区的oatesi 亚种分为两个独立种(Rasmussen and Anderton 2005, 2012;  Boseman in HBW, HBW/Birdlife)。考虑到目前尚未有分子研究证据,且台湾地区名录也尚未接受该分类建议,本名录也暂不接受该分类变动。
  6. IOC 名录11.2版基于Zhang et al., 2019对声音、形态、分子等研究,将华西柳莺重新并入黄腹柳莺。然而根据研究结果,两者的线粒体DNA遗传分化非常显著,基于羽色和鸣声的分析,剔除杂交个体后,也具有清晰的分化格局。然而Zhang的研究结果中将“潜在杂交区个体的表型不能很好区分”作为两者缺乏表型分化的证据,且文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分类建议,故本名录暂不接受该分类变动。
    华西柳莺 韦铭摄于云南白马雪山


  7. 名录附录二中的白腹金丝燕已被分为7个种(Rheindt et al. 2017),但是南沙群岛可能有分布的具体为哪个种,尚待研判。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的编辑为董路、雷进宇、刘阳、危骞、余日东(编辑名称按照拼音顺序),所有编辑者对名录的发布具有同等贡献,联系方式:

董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tiantai_wing@126.com;雷进宇朱雀会(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lei.jinyu@163.com;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yangliubnu@gmail.com;危骞《中国鸟类观察》编辑部,359270@qq.com;余日东香港观鸟会,yuyattung@gmail.com。

中国鸟类名录9.0版下载地址:


PC端用浏览器打开http://www.birdreport.cn/home/files/download.html
手机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击页面下方“继续访问”->点击右上角...->选中“在浏览器打开”确定下载即可


赞助阅读方法请点击首页左下方索取杂志

收藏或浏览过刊,请回复“过刊”查询

微信群: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群”,邀请加入

邮箱:birdwatcher2001@163.com

读者QQ群:490119751



鸟类观察

(chinabirdwatch)

参与观鸟,保护自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鸟类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